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壹、緣起與問題教育的目的,在引導個體開展潛能、服務社會,成為知情意行合一且品德修養良好的人,尤其良好的品德涵養,更是其中的首要。培養學生良善品德,係屬教育之基礎工程,其內涵包括認知、情感、意志與行為;亦屬知善、樂善與行善之全人發展。學生品德之陶冶,不僅在強化個體良善品德面向,增進個人生活幸福,更期兼顧個體與社會的良善發展,涵養身為現代公民應有之核心價值、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,使社會更朝良善發展。綜觀當今教育思潮,美國十餘年來業已積極推動「新品德教育」,強調當代核心價值,且以多元教學模式加以推廣,目前全美最少已經有十個州立法規定,要求現有的課程當中需要包括品德教育的內涵;英國則於近年推動「價值教育」與「公民道德教育」課程;鄰近之新加坡、日本亦始終重視學校道德教育之實施。近年來各國亦重視學生核心能力與就業力的培養,其內涵亦指出良好態度與品格的重要性。如澳大利亞在2002年公布的「未來所需就業力技能」白皮書,指出「核心就業力」包括:語言溝通、團隊合作、問題解決、原創與進取、規劃與組織、自主管理、學習能力、科技技能;其中,團隊合作、自主管理與品德有關。此外,在挪威召開的2001年國際工程教育會議中,提到將個人能力界定如下列公式:C能力 = ( K知識 + S技能 ) A 態度由此公式可看出,核心能力的培育、專業知識與技能固然重要,但良好態度與品德的教育更為重要(引自教育部呂木琳政務次長演講稿)。而國內行政院青輔會針對企業雇主的調查指出,良好工作態度、抗壓性、倫理與道德等,都是重要的就業力(引自青輔會95年「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」)。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台灣企業招募新鮮人時所重視的項目,也發現品德優當鋪先於專業知能,在取才條件之優先順序中,主動積極的態度、責任感、虛心學習的精神、承受壓力的能力等,乃優先於專業能力與學歷之項目(摘自104人力銀行楊基寬董事長「全球職場動態分析」演講稿)。本部為推動品德教育(指品格與道德教育(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)),前於93年訂頒「品德教育促進方案」5年計畫,請各縣市及各校由下而上選定中心德目與具體行為準則,融合學校正式課程、非正式課程以及校園文化,發展具有特色且永續之品德教育校園文化;再於95年徵詢各界意見後加以修訂,督促各校將中心德目與行為準則納入相關學習領域、彈性學習節數中實施,並納入課程計畫妥善規劃。又為鼓勵學生從做中學,強化專業知識的應用與關懷利他價值的實踐,本部亦積極推展服務學習,並於96年5月訂頒「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」,以鼓勵各校透過有系統的設計、規劃、督導、省思及評量來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,促進學生的社會與公民責任、服務技能、反思學習與批判思考能力,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夥伴,繼而積極參與社會及國家事務,並實踐熱愛生命、行善關懷的品德核心價值。由於93年訂頒之5年計畫已屆,本部為持續深化、普及化及永續發展品德教育,經多次研擬後再度提出未來5年計畫。過去5年來品德教育已為多數學校所重視,並納入校務發展計畫,透過融入課程或活動以及課程結合社區服務來教學;未來則將鼓勵強化資源整合,積極塑造校園文化外,盼能結合家長參與、社區與民間團體之參與,使品德教育由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。此外,因品德教育方法著重典範學習(Example)、思辨啟發(Explanation)、勸勉激勵(Exhortation)、環境形塑(Environment)、服務學習(Experience)及自我期許(Expectation)等多元莊臣學習方法,故本方案將鼓勵學校採用上述多元學習方法,對品德核心價值進行討論與思辨,以提升品德教育的深度與廣度;將大力推動校長與教師成長活動,盼藉由校長與教師不斷追求生命成長與品德教育知能,由自身感動進而激勵學生的成長;同時也將強調品德教材之研發與典範學習;且將帶動品德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之創新,及形塑校園品德文化,以提升品德教學成效;並期透過服務學習的體驗反思,進而實踐品德核心價值;期能鼓勵學校運用各類課程,協助學生認知重要品德核心價值,進而運用所學,服務社區,實踐關懷正義、團隊合作及盡責負責等品德,以建構完善優質的教育環境,培育具有良好品德與態度的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。貳、  方案目標本方案將著重品德「核心價值」之建立與其「行為準則」之實踐。所謂「核心價值」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,基於知善、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,加以判斷、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,其不僅可彰顯個人道德品質,並可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;諸如尊重生命、孝親尊長、負責盡責、誠實信用、自主自律、公平正義、行善關懷等;至於「行為準則」乃奠基於核心價值,加以具體落實於現代生活的不同情境中各個群體之言行規範。例如,校園中推行尊重生命價值,學生行為準則可以是不傷害自己、不傷害別人;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之行為準則可以是熱愛生命、熱愛教學與輔導,使學生免於受傷害。至於公平正義,學生行為準則可為不欺侮、不歧視任何性別或弱勢同學,要幫助弱小同學;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之行為準則為公平對待不同性別、性傾向、社經地位、疾病、族群、宗教的同學;家長、媒體與社會大眾之行為準則為不歧視任何性別或弱勢族群等。再如孝親尊長,學生之行為準則可為早晚問候父母、褐藻醣膠主動與父母溝通與分享經驗、感謝教師、主動與教師溝通與分享學習經驗,上下課 時感謝 老師等。而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之落實,不能形式化,要透過思辨討論、經驗感動、典範學習、從做中學、環境形塑及自我期許來推動。另外,也必須符合民主原則,因而本案之品德教育強調擴大參與成員且經溝通論辯過程達致共識,以及校園文化整體形塑等特點。基此,本方案之目標如次:一、由下而上凝聚全民共識,鼓勵討論、思辨、澄清當代品德教育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;並透過典範學習、經驗感動、啟發思辨、環境形塑、做中學及自我期許,使個人進而認同、欣賞及實踐。二、引導並協助學校發展品德文化,由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,透過課程、活動、潛在課程、教師典範,形塑品德校園文化。三、提升家長與社區對於品德教育之重視程度,並增進其對於當代品德核心價值及其行為準則之認識與實踐,進而發揮家庭與社會教育之德育功能,並期與學校教育產生相輔相成之效。四、結合政府、學校與民間團體資源,強化社會品德教育功能,並藉以強化社會各界對於當代品德之共識與實踐,進而提升台灣有品文化。參、  實施期程:第一期自 民國93年1月1日 起至97年12月31日 止;第二期自 民國98年1月1日 起至102年12月31日 止。肆、  




if(window.yzq_d==null)window.yzq_d=new Object();
window.yzq_d['F8yfxsorwvA-']='&U=129juijco%2fN%3dF8yfxsorwvA-%2fC%3d-1%2fD%3dZ%2fB%3d-1%2fV%3d0';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 - 這是我的部落格 - Yahoo!奇摩部落格





預防癌症部落格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g32igug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